简介

异国猎宝档案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210章 千年辽彩(1/2)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

千代田大手町,其名称来自“皇居之大手门”。历史上,这个地方曾经是江户皇宫本丸之正门,位于皇居的前面,因而又称“皇居前”。

自明治维新以来,就是东洋内务省、大藏省、文部省以及大藏省印刷局等政府机关所在地。这一地带,比寸土寸金,要贵!

高桥是清,历任八藏相,代总理大臣,当然有权力为高桥家在这里谋取一片长居之地。

不过,抛弃地理位置不谈的话,高桥家的寓所本身,在常盘桥一带不算很扎眼,三层高的主楼别墅,围墙圈起来,前厅后院加车库,很标准的日式别墅寓所格局。

高桥太郎夫妇站在院子门口迎接缓缓停下来的车队,还有两名四十岁的中年人站在他们夫妇身后。等李承下车走近,高桥太郎往前迎出一步,笑着微微鞠躬,“高桥家欢迎您的造访!这是我的夫人高桥闵木子,这位是犬子高桥一郎,这位是我的侄儿高桥通。”

高桥一郎的身形面容,与其父高桥太郎很近似,身量不高,略胖,在八幡制铁担任某一个部门主管;高桥通则略显瘦长,在信越化学工业担任课题研究带头人。

李承与他们一一见礼,又将准备好的随手礼递给高桥闵木子,微微鞠躬,“打扰了夫人!”

高桥闵木子很会说话,还礼时笑道,“快请进!最近两天,我经常听外子提起李桑,总是一副由衷钦佩的口气,让人好奇。今日得见李桑,果然一表人才!”

她一边示意丈夫带领李承进院子,一边和两个晚辈招呼其他客人。

今天,李承带着陶然、马崇峰、庞国华、张博葵、何喜华几人来高桥家看货,不是上门做客,所以双方都不是那么讲究。

因为人多,高桥闵木子将待客地方,放在院内草坪上,安排的也不复杂,几张桌椅,几盘切好的水果和日式茶点,随用随取。

简单认识、寒暄之后,双方立即步入正题。

“一郎,你带几位去老师去看看藏品。”高桥太郎对儿子挥挥手,又扭头笑着问李承,“李桑,要不……坐下来品鉴一下闵木子的抹茶?”

“感谢高桥桑的美意。”李承此刻更急着去看看高桥家的藏品,因而笑着拒绝,“我还是先去看看高桥桑的珍藏,再来感受闵木子夫人高超的抹茶技术吧。”

高桥太郎哈哈一笑,“那好,我们就和他们一起。”

高桥家打算用来交换的藏品,很明显是精心挑选过,被统一安置在车库房的三张合并在一起的条桌上,为了显得正式,他们还在条桌上铺设了一层绒毯。

这根本不是收藏品正常的展藏状态。

相比之下,富田雅孝的藏品,全部在他的收藏室多宝阁上现取下来的。

由此一点,就能看出,高桥家的藏品远不止眼目前这些,他家的收藏室肯定有更多更好的藏品,只是不想给李承一行人看见,所以才匆匆忙忙弄出这么个“车库藏室”。

不过,这是人家的自由,即便看破,李承也指不出什么,只能说稍后交易时多施加点压力。

对于藏品鉴定,高桥家没动手脚。车库卷闸门扬得高高的,阳光直射,库房内的灯光也全部打开,光照很好,如果拿不定主意还可以去车库门口细看。

陶然多少懂一点收藏,跟在马崇峰身边学习,马崇峰主看陶瓷,庞国兴看字画古籍,张博葵看玉石和铜器。至于甲骨片,暂时没人动,稍后,三位老爷子再联合李承,四人“会诊”。

何喜华啥也不懂,拿着文件包,跟在李承身边,亦步亦趋。

陶瓷器数量最多,李承便来到马崇峰这一侧,眼前这件器物,学名叫做“十八合欢俑”。

合欢俑,顾名思义,就是那个东西。

后世不少专家认为,合欢俑这种物件,是旧石器时代的“且文化”的延续。“巨且”崇拜,就是生殖崇拜的代名词,全世界各个民族基本上都有“巨且崇拜”的历史。

他们认为,合欢俑的最早起源,为“哈福文化遗址”中的泥塑烧制器。

哈福文化遗址是发现于松花江水下沉积沙中的一片遗址,距今已有两万年,遗址中出土大量的泥塑烧制器,其中就有合欢状态烧制俑。

当然,也有不少专家反驳,他们认为,合欢俑是礼制相对健全的一种婚嫁文化衍生品。

这么说也有道理。

因为合欢俑最通常的用处是作为“陪嫁品”,让出嫁的女儿,从这些合欢俑上学习男女之事,这显然是一种礼教文化的延伸。

南北朝、隋唐,是合欢俑发展的高峰期,到了宋元明清时期,春宫画的出现,彻底取代合欢俑的教育功能,最终,这种艺术,逐渐走向没落。

两种观点的对错与否不谈,只说合欢俑。

正式命名为合欢俑的这种系列陶俑,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,太原金胜村春秋赵氏大墓,就出土了九只合欢泥俑,姿势花样已经很多,明显是一个系列。

相比陶俑,泥俑是黏土捏制,晾干上彩,不经过窑口烧制的一种俑。

因而,那九只泥俑,保存状态不是很好,有几只在挖掘出来时,只能看到个大概,还有几只出现胳膊断裂、头颅遗失的状况,收藏价值不大。

可是,眼前的这十八只三彩陶俑,则品相完好,毫厘毕现,男女之间的神色,惟妙惟肖,虽然俑体表的釉彩有所氧化,但瑕不掩瑜,依旧堪称绝品。

这章没有结束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
喜欢异国猎宝档案请大家收藏:(m.txt32.com)异国猎宝档案32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章 返回目录 加入书架 下一页